当前位置:老域名权重-玉米号国学红楼梦中贾政出任学差去了哪里?有何暗喻?
红楼梦中贾政出任学差去了哪里?有何暗喻?
2022-05-23

科举为古代最重要的政事,稍一不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官场震动。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话说贾宝玉前一天还因王夫人提拔袭人做了准姨娘,欣喜袭人再不能离开,自满众女儿因为他被打而关怀备至,说自己得众女儿之泪,之情,就算死了下辈子都不想再做人。

结果打脸很快到来,他想听《牡丹亭》去了梨香院求龄官被拒绝,还被龄官和贾蔷喂了一顿狗粮。失魂落魄回来,见林黛玉和袭人正在说话。

曹雪芹设计伏笔有迹可循。比方龄官和贾蔷故事的伏笔,如果看不明白对象是谁,只需要看看前后文就能明白。

贾宝玉一进梨香院,是宝官与他应答,别人不说话,宝官就是贾宝玉的影。

贾宝玉回来后,见到林黛玉和袭人在说话,暗示龄官与贾蔷,影射的是宝黛钗三人故事。袭为钗副,林黛玉不能和薛宝钗凑巧都在怡红院,那袭人代替薛宝钗,瞬间就通了。

看清龄官与贾蔷身上发生的故事,就能推测出宝黛钗三人的若干不写之。贾蔷是贾宝玉,龄官则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双属性。

明白了这点再回头一看,就不难弄懂贾元春喜欢龄官是支持金玉良姻。而龄官画蔷,则是表现宝黛姻缘的难处。

与贾蔷龄官这一对类似的,还有贾芸小红这一对,当然也有蒋玉菡和袭人,柳湘莲与尤三姐,以至于香菱与冯渊、薛蟠……不多赘述。

林黛玉见到贾宝玉又有点“疯魔”,就知道是在哪里又遇见了什么事,也不劝他。反而转述了王夫人的话,问薛姨妈生日,贾宝玉去不去。

贾宝玉被打后装病,连贾赦过生日都不去,更不想去薛家抛头露面再“露馅”,直接拒绝了。可袭人认为他起码早上去磕个头也是礼。毕竟都住在一个院里。

袭人的话固然有道理,也是向着薛家说话,此时她的心更多在薛宝钗那边。林黛玉见如此,又讽刺道:“你看着人家赶蚊子分上,也该去走走。”宝玉不解,忙问:“怎么赶蚊子?”袭人便将昨日睡觉无人作伴,宝姑娘坐了一坐的话说了出来。宝玉听了,忙说:“不该。我怎么睡着了,亵渎了他。”一面又说:“明日必去。”

贾宝玉对薛宝钗的事,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不好说,但这件事就此揭过了。

至此,读书人应该喘一口气。因为从贾元春省亲的第十八回开始,到第三十六回结束。几乎每一回都逃不脱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“争驰”的影子。双方你来我往,不断通过各种人和事,各类“影子”伏笔纠缠,真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,没有一刻消停。

而贾元春省亲,王子腾晋升,贾宝玉受难,忠顺王与北静王“二王争玉”等更是关乎贾家最终结局,是另一条线索。

《红楼梦》的两条主线,一是宝黛钗三人故事。二是贾家败亡。此前双头并举,清清楚楚,却都被曹雪芹隐藏在贾家的日常生活之中,稍一不慎读书人就只当是日常故事而错过。

不过,两条线索至三十六回结束算告一段落,各自做了短暂归结。

宝黛钗三人故事,以贾宝玉看见龄官与贾蔷故事,明白情之一字的真意为止。他的爱情观将有一个新的跃进。史湘云订婚又离开贾家,又是一个人生阶段的终结。到了第三十七回,读书人会发现,之前有点紧张的情节,突然就放松了下来,仿佛暴风雨之前,迎来了一段宁静。

贾家败亡故事,也以贾政被外放三年学差为新的事件节点。同样进入了暴风雨前的宁静期。

(第三十七回)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,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。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,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。

贾政被点学差,贾家终于获得了姗姗来迟的元春晋升贤德妃的“福利”。不过这寥寥几句话才是真正惊心动魄的故事。《红楼梦》越是轻描淡写一句话的描写,往往越是“石破天惊”的重要文字。

那么,贾政被点学差,为什么石破天惊呢?下面简单聊聊。

首先,贾政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

学差就是学政,全称"提督学政",亦称"督学使者",俗称"学台"。

学政是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,为清代设置。清初沿明制,设提学御史、提学道,基本是明朝旧制延续。

学政每省一人,由朝廷在侍郎、京堂、翰林、科道、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(重点)。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、科两试。按期巡历所属各府、厅、州,察师儒优劣,生员勤惰。凡有兴革,会总督、巡抚行之。位在巡抚与布政使、按察使之间,三年一任,任内各带原品衔。其办事衙门称"提督学院"。

贾政以御赐主事升任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,出任学政,没有经过正经科举,不过是祖宗荫庇的官职,出任学政简直就是“骂人”!如果他不是贵妃的爹,能有资格做学政?

贾家是武功之家,贾政在京城是荣国府的当家人,功勋贵胄、皇帝“老丈人”谁也不能轻视。但出了京城,要在地方搞教育,他这份履历就是“耻辱”。有什么资格去辅导、巡查和创建地方教育?

皇帝让他出任重要的学政之职,是“赏赐”还是羞辱,根本不言而喻。

以贾政尸位素餐的贵族身份,如何能融入地方官场和读书人的心?结果基本可以预见。

皇帝点贾政为学差,分明是将贾政放在火枪烤,结果一定是不好的,但任何坏的结果,都可能成为砍在贾家身上的刀。透露出皇帝对贾家必欲除之的决心。可谓杀机重重。

科举为古代最重要的政事,稍一不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官场震动。皇帝无疑在给贾政和贾家挖坑。

其次,贾政出任海南,影响深远。

贾政任学政督导哪里没提,但三年后他回来,中秋夜赐给贾宝玉几把扇子,是从海南带回来。证明他是去了海南。

海南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的“鬼门关”,崖州更是著名的流放地。你说贾政任粤海之地,是褒是贬?

还有一点要重点说明,就是海南岛是苏轼的流放地。苏轼在乌台诗案后,不容于新旧两党被一贬再贬,最后等同被流放海南儋州三年。他在儋州带动海南科举兴起,离开不久,海南就有姜唐佐就举乡贡。《琼台纪实史》记载:“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,讲学明道,教化日兴,琼州人文之盛,实自公启之。”

贾政外放学政看似与苏轼无关,其实颇有渊源。曹雪芹借苏轼,给贾家和贾政埋伏了很多线索。

一,苏轼不见容于朝廷和皇帝,才会被一贬再贬,最终于海南回来不久病逝于常州。贾政外放海南,也是贾家不见容于皇帝的体现。

二,贾政书房名为“梦坡斋”,是向往苏东坡和苏家一门三贤的意思。曹雪芹在暗示贾政的志向,以及贾家的结果借鉴了苏轼的经历。

三,苏轼的乌台诗案,是逢冤被陷害谋逆,贾家尤其荣国府抄家当与此类似。后文妙玉拿给薛宝钗喝茶的“(分瓜bān)瓟斝”,又有“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”一行小字。

元丰五年,苏轼已经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,哪里还能在京城皇宫(秘府)见到“(分瓜bān)瓟斝”。

秘府代表皇帝,元丰五年代表逢冤被害,后文专门讲“(分瓜bān)瓟斝”时,再详谈。

四,苏轼还有号名“玉堂”。就是贾家“白玉为堂金做马”的“白玉堂”。

五,太虚幻境的“太虚”,也来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太虚。

曹雪芹暗示贾家之败的因由,与苏轼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
贾政此时出任学政三年,又去的海南就是个重要信号。

而且,还有两条重要线索,后文都是一带而过。这里多说两句。

一个是第六十回的茯苓霜,是粤东的官儿过来送的礼。此时贾政没回来,粤东的官来京城给贾家送礼,暗示贾政在粤海为官有很多猫腻。日后会出事。

另一个是第七十一回贾母生日,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玻璃炕屏一架。粤海将军是武职,贾政是文官,但贾家是功勋贵胄,武功之家。他们关系如此密切,皇帝会放心?

玻璃炕屏一碰就碎,邬家通“无家”,中秋节贾政赐给贾宝玉从海南岛带回来的“扇子”通“散”……

一系列线索串联起来,就会知道贾政出任学政,是贾家最大的危机伏笔。背后一定有皇帝在推动,就像秦可卿死后,贾珍在逗蜂轩接待戴权,戴权卖了他一个五品龙禁尉……

当时就说“逗蜂轩”的“蜂”代表“蜂麻燕雀”四大骗局之一,是有人姐戴权在给贾家下套请君入瓮。问题就在皇帝和太上皇身上。

龙禁尉是一个套,贤德妃是一个套,元春省亲又是一个套,贾政外放学政还是个圈套。最终,环环相扣套死了贾家……所以,不是贾家什么不干就没事,背后早有一股势力在推动贾家犯错,最终万劫不复。